健康雲

CT、MRI得排隊等1個月!專家籲開放健檢中心設置儀器「檢查分流」

▲▼照CT、MRI。(圖/中華民國醫事放射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提供)

▲醫事司將討論開放醫院外醫療機構設置CT、MRI相關檢查,資料照。(圖/中華民國醫事放射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提供)

記者洪巧藍/台北報導

國人健康意識抬頭,會注意預防疾病、做健檢的人越來越多,但也出現民眾排隊等磁振造影(MRI)或電腦斷層(CT)檢查,專家臨床觀察,現在排程都拖比較長,民眾檢查至少要三周或者一個月後。醫事放射師公會指出,若能讓醫院外的醫療機構如健檢中心設置電腦斷層掃描儀(CT)及磁振造影機(MRI),將可以讓有疾病急需檢查患者與自費健檢者分流,避免民眾久候,衛福部醫事司明(21)日下午開會討論可行性。

癌症為國人十大死因之首,賴清德總統「健康臺灣」政見,要在2030年癌症標準化死亡率減少三分之一,衛福部陸續擴大癌症相關篩檢。現在民眾對自身健康狀況關注提升,很多人會自費健檢,例如高死亡率的肺癌,可透過低劑量電腦斷層及早揪出肺部病灶,加上不少沒抽菸者、女性也罹癌,讓即便不符公費資格的民眾也有檢查意願。

[廣告]請繼續往下閱讀...

中華民國醫事放射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杜俊元受訪表示,早期醫院放射師執行CT、MRI相關檢查,主要是針對健保業務,但現在肺癌篩檢、自費健檢盛行情況下,又因為醫院執行這些檢查需要排程,就會壓縮到健保業務,加上目前放射師等醫事人力缺乏,患者等待時間往往會拖比較久,檢查要三周或者一個月後。

杜俊元也提到,甚至有部分醫院特別為自費健檢保留時段,反而看病檢查患者卻可能因此被拖延到。現行「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」,僅限醫院設置CT、MRI,杜俊元建議,應該開放醫院外醫療機構如健檢中心等設置電腦斷層掃描儀(CT)及磁振造影機(MRI),讓自費健檢分流。

杜俊元指出,自費健檢病人若發現狀況,還是會回到醫院檢查、回歸健保,也使真正需要看病就醫民眾可以更迅速獲得檢查,維護就醫權益,這樣分流對醫療體系比較好。此外,杜俊元也提到,CT、MRI等檢驗業務持續成長,檢驗人力配置亦為重要議題,也呼籲放寬,讓第一線人力配置應有合理成長。

衛福部醫事司明日將召開「開放醫院外之醫療機構設置電腦斷層掃描儀(CT)及磁振造影機(MRI) 可行性討論會議」,副司長劉玉菁受訪表示,醫院和診所等醫療機構定位不同、角色與功能比較不同,醫院有收治住院,相關檢查主要多是診斷用途;本次因應外界有不同意見,透過開會來凝聚共識,為前端作業,若後續真的要修改法規,還需走預告、公告等行政程序。

分享給朋友:

追蹤我們:

※本文版權所有,非經授權,不得轉載。[ETtoday著作權聲明]

讀者迴響

回到最上面
OSZAR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