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雲

目睹車禍恐留創傷 心理師示警「7症狀」:別過度曝露衝擊畫面

▲▼ 三峽北大國小旁昨(19)日發生3死12傷重大車禍,今日一早民眾紛紛至現場獻上鮮花與零食           。(圖/記者陳以昇攝)

▲民眾紛紛至車禍現場獻上鮮花與零食 。(圖/記者陳以昇攝)

記者趙于婷/台北報導

新北三峽北大國小旁昨(19日)發生重大車禍,包含學生與家長均直接或間接目睹事故現場,引發社會關注。心理師提醒,家長可觀察孩子是否出現「情緒波動、失眠、惡夢、食慾不振、身體緊繃、閃回或情緒過度警覺」等症狀,不要讓自己和孩童過度曝露在衝擊畫面。

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常務理事胡延薇指出,此類突發事件可能對成人與兒童造成創傷反應,不論是否在場,目睹或持續接觸相關影像皆可能破壞原有的安全感與情緒穩定。

[廣告]請繼續往下閱讀...

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陳劭旻理事提到,即使是透過電視目睹,也可能因為過度驚恐而引發創傷反應,家長可觀察孩子是否出現情緒波動、失眠、惡夢、食慾不振、身體緊繃,甚至出現「閃回」(flashback)反覆浮現事故畫面的片段,或情緒的過度警覺 (Hyperarousal)。

陳劭旻說,由於本次的事件是車禍,創傷反應體現在部分民眾身上可能是在過馬路、搭車等情境感到焦慮、退縮,兒童也可能出現退化行為,如哭鬧、尿床、過度依附等。

陳劭旻表示,民眾如果發現自己情緒受到影響,首先可以讓自己知道有這樣的情緒是正常的,允許自己有情緒反應,可以找一些方式讓自己安定身心,例如找認識的朋友抒發、做讓自己感受到放鬆的事情,或者單純的繼續維持原本的生活,通常會在一段時間後逐漸回到原本的狀態。

另外,本次事件由於經媒體大幅報導,民眾焦慮時可能會想要不斷滑手機看訊息,而新聞媒體可能也會重覆播放事件的片段,相當不利於讓身心回到穩定的狀態。陳劭旻建議,最好是避免繼續觀看相關的新聞片段,如果真的在意只需要接收必要的資訊即可,不要讓自己過度曝露在衝擊畫面的新聞報導中。

另外,家長也可採以下方式陪伴孩子度過情緒不安期:
1.主動關心情緒:可問「今天看到那個新聞有什麼感覺嗎?」但不需急於說教或強調教訓。
2.避免重播事故影像:限制孩子觀看新聞片段或網路流傳影片,減少驚嚇再現。
3.維持日常節奏:讓生活回歸規律,幫助重建預測性與安全感。
 

分享給朋友:

追蹤我們:

※本文版權所有,非經授權,不得轉載。[ETtoday著作權聲明]

讀者迴響

回到最上面
OSZAR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