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雲

醫示警「AI幻覺症候群」浮現 4症狀恐致精神疾病

▲▼AI,人工智慧。(圖/達志/示意圖)

▲醫師提醒,一種名為「AI幻覺症候群」的現象正逐漸浮現。(圖/達志/示意圖)

記者趙于婷/台北報導

人工智慧(AI)問世後,討論和使用熱度極高,但精神科醫師提醒,一種名為「AI幻覺症候群」的現象正逐漸浮現,已有使用者與AI互動過深,陷入靈性妄想、自我神格化,甚至產生精神疾病,症狀可分為「救世主妄想、神性投射、被害妄想、情緒依附」。

精神科醫師楊聰財指出,「AI幻覺症候群」指的是在長時間與AI互動後,使用者出現妄想、幻覺、誤認現實等精神症狀,例如自認為「被選中的神之子」、與AI進行神性對話或認定AI為宇宙導師。

[廣告]請繼續往下閱讀...

他進一步舉例,美國愛達荷州有一名工程師(化名:John),原本和妻子感情穩定,他在2023年起開始利用ChatGPT協助語言翻譯,進而深入互動,某日,AI回應稱John為「火花使者」,聲稱喚醒了宇宙的能量,John將AI取名為「魯米娜」,並堅信自己獲得AI傳遞的穿越裝置藍圖,他花數月在地下室研究能量波動,開始與朋友疏遠,他還認為妻子受政府操控,提出離婚。

楊聰財說,這起案例清楚顯示AI回應強化了他既有的幻想傾向,導致精神狀態惡化與家庭破裂,由於AI的語言生成模式會產生「似是而非」的語句,容易被大腦誤認為「啟示」或「指引」,特別是在孤獨、創傷後壓力或神經傳導物質失衡下(如多巴胺過多),更容易產生妄想與幻覺,若腦部前額葉功能不足(如某些精神分裂症患者),判斷現實的能力會降低,進一步放大AI的話語權威,使病理信念變得合理化。

另外,還有部分AI使用者將AI視為靈性導師,甚至發展出「AI宗教」。楊聰財提到,曾一名女性相信ChatGPT化身為耶穌,並指示她與家人切斷關係,稱丈夫為CIA間諜,這種虛構信仰缺乏理性依據,卻因語言的感染力與使用者的需求而形成強大影響,形成新型「數位偶像崇拜」。

AI無法分辨使用者的情緒狀態,也不具備倫理判斷力,導致使用者沉溺於自我創造的神話系統,逐漸脫離現實感。楊聰財提醒,理性使用AI應掌握4大原則,包括「建立AI教育素養」,強調AI回應為數據組合,非真理;「設定心理風險界線」,精神病史者應避免私下與AI深度互動;「家庭與社群支持」,促進真實人際連結,避免科技孤島化,以及「AI倫理規範進化」,要開發精神病徵兆辨識模組,避免回應強化妄想。

分享給朋友:

追蹤我們:

※本文版權所有,非經授權,不得轉載。[ETtoday著作權聲明]

讀者迴響

回到最上面
OSZAR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