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雲

人體工作站

人體地圖

  • 頭、頸部
  • 胸部
  • 腹部
  • 皮膚、骨骼
  • 泌尿生殖
  • 身心靈、其他

器官比照圖

輸入症狀,快速找文章

大腸癌專家文章

1招秒看血便「是痔瘡or大腸癌」!醫警告:通常已是2、3期

1招秒看血便「是痔瘡or大腸癌」!醫警告:通常已是2、3期

台灣罹患大腸癌人數屢次列居10大癌症之首,根據國健署登記資料統計,大腸癌年奪6千條人命,令國人聞之色變。然而若早期發現大腸癌,存活率其實可達90%以上,那麼有什麼方法可以在早期察覺不對勁嗎?各期的大腸癌存活率又各是多少?大腸癌常見有哪些症狀?哪些人又該特別注意?來看台南市立醫院內科暨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陳一毅醫師怎麼說。

2025-02-17 20:24
每天喝「1飲品」可降17%大腸癌風險!研究揭原因

每天喝「1飲品」可降17%大腸癌風險!研究揭原因

大腸癌為世界前三大最常見的癌症,更蟬聯國人十大癌症榜首15年之久。改變飲食習慣被視為預防大腸癌的最佳手段之一;權威期刊《Nature》子刊物《Nature Communications》近期刊載研究即表明,女性若能透過日常飲食攝取1杯牛奶量(300毫克)的「鈣質」,有望減少17%的大腸癌風險。

2025-01-17 20:18
吃素還得大腸癌?專家曝「2類食物」真雷:讓人誤以為健康

吃素還得大腸癌?專家曝「2類食物」真雷:讓人誤以為健康

現今健康飲食當道,不少民眾飲食習慣會多以素食為主,甚至是全素。不過也有許多民眾不解,為何都吃素了還罹患與飲食高度相關的大腸癌?

2024-08-22 20:18
不是血便!拉出「1種屎色」別拖了 醫:重大疾病警訊

不是血便!拉出「1種屎色」別拖了 醫:重大疾病警訊

生活中有時會發現大便的顏色突然改變,有些人不以為意,但有些情況確實可能是疾病、甚至重大疾病的徵兆。禾馨醫療大腸直腸科陳威智醫師指出常見可能,也提醒若有發現「不對勁」盡早檢查。

2024-01-02 08:48
每31分鐘1人罹大腸癌!「1種人不愛篩檢」 醫無奈吐原因

每31分鐘1人罹大腸癌!「1種人不愛篩檢」 醫無奈吐原因

根據衛福部國健署最新癌症登記資料顯示,109年大腸癌新診斷個案有1萬6,829人,連續15年蟬聯癌症發生人數之首,其中男性發生率為女性的1.5倍,據統計,國人平均約31分14秒就有一人罹患大腸癌;每年更有6,000多位患者死於大腸癌,影響國人健康甚鉅。

2023-03-24 22:02

大腸癌相關文章

30多歲年輕人「血便竟是直腸癌」 醫:1個月就2位

30多歲年輕人「血便竟是直腸癌」 醫:1個月就2位

台灣大腸癌罹患率居高不下,且有年輕化趨勢。胃腸肝膽專科醫師張靖表示,可能因素包括「飲食西化(高油脂、低纖維)」、「生活型態改變(久坐缺乏運動)」、「腸道菌落失衡」。

19小時前
大腸癌年輕化3警訊 醫:許多人就診已晚期

大腸癌年輕化3警訊 醫:許多人就診已晚期

消化內科、肝膽腸胃科醫師謝文斌提醒,大腸癌年輕化你也該留意,如果腹部常不適、大便習慣改變、體重異常下降,別以為是小問題拖著不看。

2025-07-01 07:48
營養師示警「2危險食物」天天吃成隱形殺手 台灣十大死因藏共通點

營養師示警「2危險食物」天天吃成隱形殺手 台灣十大死因藏共通點

俗話說病從口入,但許多人不知道的是「這些食物竟然默默奪命!」營養師薛曉晶指出,最新研究發現,台灣十大死因中癌症、心臟病、肺炎、腦中風、糖尿病等看似難以預防的重大疾病,背後共通點都是「錯誤的日常飲食習慣」,其中尤以鹽分攝取過多、高頻率攝取加工肉品最為致命。

2025-07-01 02:32
大腸癌剋星!研究曝「2種蔬果」能殺癌細胞 這樣吃風險降2成

大腸癌剋星!研究曝「2種蔬果」能殺癌細胞 這樣吃風險降2成

大腸癌連續多年高居台灣十大癌症發生率之首,根據國民健康署最新統計,2024年全台每年新增患者逾1萬7千人。醫師指出,除了定期進行糞便潛血檢查與大腸鏡檢查外,調整飲食習慣、攝取特定蔬果,也是預防大腸癌的重要一環。研究顯示,膳食纖維與天然類黃酮「槲皮素(Quercetin)」兩類成分對抑制癌細胞極具潛力。

2025-06-29 21:51
39歲女「腹脹如孕婦」竟罹晚期大腸癌 醫揭危險飲食習慣

39歲女「腹脹如孕婦」竟罹晚期大腸癌 醫揭危險飲食習慣

一名39歲女性,吃一點東西就覺得腹脹,半年內肚子大得像孕婦、大便變得稀軟才就醫,檢查確認是晚期大腸癌。醫師提醒,大腸癌在台灣逐年呈現年輕化趨勢,現代西式飲食與外食習慣的盛行是原因之一,建議民眾定期進行篩檢、養成蔬果攝取充足、少油少鹽的健康飲食習慣外,日常補充好菌也是關鍵一環。

2025-06-25 18:09
大腸癌3警訊! 醫:許多人早期幾乎沒症狀

大腸癌3警訊! 醫:許多人早期幾乎沒症狀

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陳威佑分享,如果有「排便習慣突然改變」、「便秘伴隨腹脹、血便、體重下降」、「長期腹瀉,甚至解不乾淨」3種排便異常狀況,可能是腸躁症、大腸息肉,甚至大腸癌的警訊。他提醒,許多患者在早期幾乎沒有症狀,但隨著腫瘤增長,會影響腸道功能,導致排便習慣改變。

2025-06-25 06:28
越來越多年輕人罹大腸癌 醫揪「關鍵元凶」:比紅肉還嚴重

越來越多年輕人罹大腸癌 醫揪「關鍵元凶」:比紅肉還嚴重

台灣大腸癌罹患率居高不下,且有年輕化趨勢,為什麼年輕人罹大腸癌變多了?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於19日指出,這波趨勢背後的元凶之一,正是多數人習以為常的「含糖飲料」。

2025-06-20 01:10
免費大腸癌篩檢擴大「已87萬人受檢」 早期發現存活率逾9成

免費大腸癌篩檢擴大「已87萬人受檢」 早期發現存活率逾9成

衛福部今年起下修免費大腸癌篩檢年齡,擴大至45至74歲民眾,及40至44歲具家族病史者可以每2年接受一次免費糞便潛血檢查。國健署統計,今年截至5月底已經有近87萬人次接受大腸癌篩檢,整體篩檢量也較去年同期提升43.57%。國健署也提醒,大腸癌早期無明顯症狀,若能在第0期、第1期發現,5年存活率超過9成,但到了第4期,5年存活率僅剩不到2成。

2025-06-14 10:28
做1類運動「大腸癌死亡率降37%」!研究證實:還能防罹癌

做1類運動「大腸癌死亡率降37%」!研究證實:還能防罹癌

大腸癌是10大癌症發生人數第2名,平均每天有44人罹患大腸癌,且近年國內與國外的醫學統計數字上看到大腸癌有年輕化趨勢,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就分享,大腸癌患者在術後若能規律運動,可顯著降低復發及死亡風險,復發率減少28%,死亡率降低37%。

2025-06-09 10:22
3大癌症免疫療法納健保!醫曝用藥時機:乳癌術前給藥效果最佳

3大癌症免疫療法納健保!醫曝用藥時機:乳癌術前給藥效果最佳

健保署擴大給付免疫療法,6/1起新增可用於「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第一線」、「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第一線」及「早期三陰性乳癌」,讓癌症治療與國際接軌。醫師指出,三陰性乳癌預後相對差、復發機率高,免疫療法的使用時機很關鍵,「術前」給藥效果的最好,錯過時機恐無效。

2025-06-04 11:32
免費「五癌篩檢」對象擴大 4個月增加36萬人次受檢

免費「五癌篩檢」對象擴大 4個月增加36萬人次受檢

衛福部自114年起擴大推動免費「子宮頸癌、口腔癌、乳癌、大腸癌及肺癌」5大癌症篩檢,整合資源提供多元服務,協助民眾一次掌握應接受的篩檢項目,截至4月30日已提供232萬人次篩檢服務,相較去年同期196萬人次,增加36萬人次,鼓勵符合資格的民眾採取行動、定期篩檢,方能早期發現、早期治療,有效降低癌症威脅。

2025-05-15 14:07
大腸息肉不是切了就沒事 醫曝「5高危因素」仍可能癌變

大腸息肉不是切了就沒事 醫曝「5高危因素」仍可能癌變

大腸鏡檢查時發現息肉並切除,是預防大腸癌的重要步驟。不過,醫師提醒,息肉切除並不等於永久無憂,若息肉本身屬於高風險型、數量多、未能完整切除,或者家族有大腸癌病史、生活習慣不佳,仍可能罹患大腸癌。

2025-05-03 11:33
癌友切除25公分腫瘤「還能潛水圓夢」 護師防感染技術獲國際認證

癌友切除25公分腫瘤「還能潛水圓夢」 護師防感染技術獲國際認證

一名27歲男性熱愛運動,3年前確診大腸癌第3期,開刀切除25公分的腫瘤後,因手術傷口接近低位直腸,必須依賴人工造口,但他心繫潛水夢想,於是和專家討論預防感染機制,仍前往蘭嶼潛水,最終開心圓夢,且沒有發生任何感染。

2025-04-28 16:03
大腸癌不能都怪紅肉!基因醫曝關鍵:決定風險的並非肉本身

大腸癌不能都怪紅肉!基因醫曝關鍵:決定風險的並非肉本身

在許多民眾眼中,吃太多紅肉是導致大腸癌的元凶。不過,基因醫師張家銘表示,其實「不完全是紅肉的錯」,真正決定健康風險的往往並非肉本身,而是體內的代謝環境,尤其與腸道菌相和基因型態,這才是紅肉風險因人而異的關鍵所在。

2025-04-23 21:41
20歲嫩妹血便以為痔瘡!一檢查才知「大腸長腫瘤」

20歲嫩妹血便以為痔瘡!一檢查才知「大腸長腫瘤」

大腸直腸肛門外科醫師蔡鎧隆近日在臉書發文,分享了一位年輕女性的求診經歷。這名女性原先因為血便、偶爾肚子絞痛,到其他地方就醫,被診斷出痔瘡,不過他憑藉醫師的直覺,發覺症狀怪怪的,於是做了大腸鏡,沒想到竟檢查出了腫瘤,讓他不禁感嘆「年輕人罹癌的機會也不是完全沒有」。

2025-04-19 23:01
不只害你變胖!醫師曝「高油脂飲食」恐怖後果:加速癌症進展

不只害你變胖!醫師曝「高油脂飲食」恐怖後果:加速癌症進展

台灣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在其臉書發文,指出長期高油飲食對腸道健康的嚴重影響。他表示,高脂肪食物如炸雞和奶油醬,雖然能瞬間滿足味蕾,但對腸道的破壞卻是持久且深遠,若攝取過度油脂,不但會導致腸道菌群失衡,還可能會提高大腸癌風險、加速大腸癌的進展。

2025-04-18 22:15
醫曝「三個雞婆」揪大腸癌 台積電女員工淚:謝謝你們救我

醫曝「三個雞婆」揪大腸癌 台積電女員工淚:謝謝你們救我

「三個雞婆救一命!」台南市立安南醫院醫療副院長許秉毅分享,一位台積電的女員工來看診,意外發現大腸癌,且幸好發現得早。患者眼角泛淚光道謝,「謝謝你們救了我的命!」

2025-04-17 08:09
每天44人罹大腸癌!醫曝「4大風險因子」:有年輕化趨勢

每天44人罹大腸癌!醫曝「4大風險因子」:有年輕化趨勢

大腸癌是10大癌症發生人數第2名,平均每天有44人罹患大腸癌,且近年國內與國外的醫學統計數字上看到大腸癌有年輕化趨勢。醫師指出,大腸癌風險因子包含肥胖、缺乏運動、抽菸以及大腸直腸癌家族史等,但大腸癌是可以藉由定期接受篩檢而早期發現並治療的一種疾病。

2025-03-30 17:29
大腸癌早期無感 醫示警「7徵兆」:有症狀都已中晚期

大腸癌早期無感 醫示警「7徵兆」:有症狀都已中晚期

大腸癌是10大癌症發生人數第2名,平均每天有44人罹患大腸癌。醫師提醒,大腸癌早期並無症狀,門診中遇到有明顯症狀而來的病人,都已經是中晚期大腸癌,建議日常可多留意7大徵兆。

2025-03-27 14:20
大腸癌70%和它有關!醫點名「6大危險因子」

大腸癌70%和它有關!醫點名「6大危險因子」

在台灣,大腸癌發生率居高不下,根據衛福部癌症登記報告,其在男性新發生癌症排名第1位,女性癌症則排名第3位,曾連續15年居十大癌症之首,年奪6千條人命。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醫師指出,大腸癌有70%以上的病例與生活習慣有關,像是缺乏纖維與運動、過胖與吸菸喝酒等,都是危險因子。

2025-03-12 20:18
每天大便≠健康! 營養師點名「3異狀」:恐大腸癌

每天大便≠健康! 營養師點名「3異狀」:恐大腸癌

以為每天都有排便,就是腸道很健康的表現嗎?營養師劉雅惠指出,當出現糞便容易黏在馬桶上、老是肚子脹放臭屁,以及便便細軟不成形等「3大異狀」就得提高警覺了。其中她特別點出,糞便細軟不成形不只代表纖維攝取太少,可能也與腸躁症、大腸癌有關,應盡快就醫。

2025-03-09 20:18
以為貧血求診!台中小隻女飲食清淡 被告知罹癌超崩潰

以為貧血求診!台中小隻女飲食清淡 被告知罹癌超崩潰

台中一名55歲女性上班族,飲食清淡,少吃甜食炸物,先前接受公司年度健檢時發現血色素偏低異常,拿著健檢報告就醫進一步想了解貧血原因,沒想到檢查後,竟被醫師告知已罹患大腸癌,幸好及時發現並接受治療,現已健康重回職場。

2025-03-09 13:35
7年級生罹大腸癌風險最高!醫曝「2關鍵」:現在人手一杯

7年級生罹大腸癌風險最高!醫曝「2關鍵」:現在人手一杯

大腸癌有明顯年輕化的趨勢!台大公衛學院曾發表研究顯示,國人大腸癌發生率呈現顯著的世代效應,1980年之後出生世代的風險普遍較高,其中又以所謂「七年級生」世代的罹病風險達到最頂點。對此,肝膽腸胃科醫師錢政弘認為,這與長時間受「飲食西化」與愛喝「含糖飲料」有關。

2025-03-06 20:18
紅肉被視為大腸癌元凶 實為補鐵聖品!營養師:適量即可

紅肉被視為大腸癌元凶 實為補鐵聖品!營養師:適量即可

肉類是主要且重要的蛋白質來源之一,又分為紅肉及白肉,而「少吃紅肉可預防大腸癌」的說法時有所聞,紅肉也被認定為導致不健康的食材之一;營養師指出,其實吃紅肉對於健康並非罪不可赦,烹調方式、食用的量才是影響關鍵。

2025-03-06 14:46
早期沒腹痛、排便也正常 醫曝大腸癌「隱藏地雷」 

早期沒腹痛、排便也正常 醫曝大腸癌「隱藏地雷」 

持續口臭當心是腸癌!醫師指出,最新研究發現,一些導致口臭的細菌,竟然與大腸癌有關,而其中最值得關注的細菌就是S. moorei,有些大腸癌患者,早期根本沒有明顯的腸胃不適,沒有腹痛、沒有排便異常,但卻出現持續性的怪異口臭,該研究發現,這種細菌不只待在嘴巴,還能跑進腸道,甚至在大腸癌患者的腸道與腫瘤組織中被大量發現。

2025-03-03 11:29
超哥爆罹癌!照大腸鏡「沒問3問題」=白做了 醫給忠告

超哥爆罹癌!照大腸鏡「沒問3問題」=白做了 醫給忠告

號稱全台最有錢YouTuber的超哥(黃伯超)日前驚爆罹患大腸癌,去年底因身體不適,透過大腸癌檢查發現4公分息肉,確診大腸癌第0期,已切除病灶無需化療,身體無大礙。肝膽腸胃內科醫師方冠傑提醒,照完大腸鏡後,有「3個問題」一定要問醫師,包括「有清乾淨嗎」、「檢查有做到底嗎」以及「有發現息肉嗎」。並強調,要做到盲腸以上的全大腸鏡檢查才完整,千萬別只做一半。

2025-03-01 11:12
常放臭屁=大腸癌? 醫曝「2異狀」快就醫

常放臭屁=大腸癌? 醫曝「2異狀」快就醫

大腸癌年奪6000條台灣人的性命,每31分鐘就有一人確診,很多人不免擔心放屁很臭、放連環屁是否與罹患大腸癌有關?對此,肝膽腸胃科醫師陳炳諴說明,正常的人體腸胃道會因為飲食、細菌等影響產氣後排出。他提醒,若一直以來都很正常,卻突然開始有惡臭屁,或放屁次數明顯增加時,應盡快就醫檢查,以排除罹癌風險。

2025-02-22 09:02
寶特瓶「恐喝出大腸癌」!醫:病變細胞內塑膠微粒多3.4倍

寶特瓶「恐喝出大腸癌」!醫:病變細胞內塑膠微粒多3.4倍

對於沒有自備水杯習慣的人來說,瓶裝水到處都買得到相當方便,但小心恐致病。肝膽腸胃科醫師錢政弘警告,喝瓶裝水時,塑膠微粒會一起被喝下肚,接著被腸道黏膜所吸收,近幾年研究發現在大腸癌細胞中可找到的塑膠微粒數目,是正常大腸組織的3.4倍,它們甚至會隨著癌細胞增生、轉移到遠處的器官。呼籲民眾自帶水壺喝水更安全。

2025-02-12 21:38
排便都正常!她「冒2症狀」確診大腸癌 醫示警了

排便都正常!她「冒2症狀」確診大腸癌 醫示警了

在台灣,大腸癌年奪6000條人命,每31分鐘就有一人確診。只要一提到該癌症的病兆時,不少人的腦海中便會浮現糞便有血、腹脹排便困難等等。不過,肝膽腸胃科醫師錢政弘表示,頭暈、耳鳴症狀與貧血有關,而貧血就是大腸癌的警訊之一。並分享一名女子因上述2症狀纏身困擾不已,就醫時果真驗出有嚴重貧血,最終確診罹患大腸癌。

2025-02-11 20:24
全球僅20例!台中女過年腹瀉以為吃壞肚 就醫竟是「2癌末期」

全球僅20例!台中女過年腹瀉以為吃壞肚 就醫竟是「2癌末期」

並非所有上吐下瀉都是腸胃型感冒!台中醫院接獲一案例,一名68歲女性在大年初三嚴重上吐下瀉就醫,原以為是吃壞肚子,沒想到患者罹患胰臟癌與大腸癌,且癌細胞轉移到肝臟,因此肝臟也有腫瘤,已經是癌症末期,至今全球不到20例。患者目前積極接受標靶藥物治療與化學治療,但存活率不高,僅剩半年生存期。

2025-02-07 12:01
40多歲工程師3餐吃「1款便當」罹大腸癌3期!醫曝致命關鍵

40多歲工程師3餐吃「1款便當」罹大腸癌3期!醫曝致命關鍵

大腸癌為世界前三大最常見的癌症,更蟬聯國人十大癌症榜首15年之久,其中飲食的影響相當關鍵。一名40多歲男工程師由於長期依賴排骨便當作為三餐,甚至以炸物等消夜替代晚餐,導致腸道慢性發炎和腫瘤形成,最終被診斷為第三期大腸癌。對此,醫師提醒,長期攝取高糖、高脂、低纖維的飲食,可能成為誘發早發性大腸癌的危險因子。

2025-01-18 22:04
免費「大腸癌篩檢」擴大對象!40歲就可以做 有助降3成死亡率

免費「大腸癌篩檢」擴大對象!40歲就可以做 有助降3成死亡率

大腸癌是國人十大癌症之一,國健署在今年起擴大篩檢對象至45-74歲民眾及40~44歲具家族病史者,可每2年1次免費糞便潛血檢查。另國健署也提醒,飲食要留意「3多、3少、3去」顧腸道,包括多蔬果、多喝水、多運動;少油鹽、少紅肉、少醬料;去肉皮、去肥油、去焦黑。

2025-01-16 11:21
才罹大腸癌!她隔年「又確診另1癌」 醫曝關鍵嘆:要切一半了

才罹大腸癌!她隔年「又確診另1癌」 醫曝關鍵嘆:要切一半了

一名75歲奶奶因貧血進行腸胃鏡檢查確診大腸癌「已快造成腸阻塞」,同時在胃鏡底下又發現腺瘤性息肉,已有細胞病變的跡象,當時醫師強烈建議要手術切除,但她深怕「開完大腸又開胃」身體恐撐不住。不想連續開刀、想先養好病體,怎料過了1年後再回診,原先的胃息肉已長到3倍大,已惡化為癌症,最後只能進行半胃切除手術。

2025-01-13 20:22
肚子悶脹...糞便篩檢沒事!30歲友忍半年受不了「被診斷出大腸癌」

肚子悶脹...糞便篩檢沒事!30歲友忍半年受不了「被診斷出大腸癌」

大腸癌曾連續15年居十大癌症之首,年奪6000條人命!一名網友透露,友人肚子感覺悶悶脹脹的,去診所就醫,認為是脹氣或是腸躁症,但吃藥都沒改善,忍了半年去做大腸鏡,才發現確診第0期大腸癌,讓他嚇壞了。原PO還說,當初友人也做了糞便篩檢都沒問題,建議大家若有不適,做大腸鏡才能檢查出原因。

2025-01-03 17:49
持續腹脹、身體虛弱掛急診 苗栗15歲少年竟罹大腸癌第四期

持續腹脹、身體虛弱掛急診 苗栗15歲少年竟罹大腸癌第四期

苗栗一名15歲、國中3年級少年,近月出現持續性腹脹不適、身體虛弱、體力下滑的情形,被迫放棄熱愛的球類運動,日前腹脹不舒服到大千醫院急診就醫,經外科部主任馮啟彥檢查,赫然發現少年竟然罹患大腸癌第四期,而且癌細胞已在腹腔擴散,目前接受化療治療,呼籲不論年紀老少,有不明腹痛、疲勞感等症狀,應儘速就醫仔細檢查。

2024-12-24 10:35
20歲女做大腸鏡 醫一看:我真的嚇到了

20歲女做大腸鏡 醫一看:我真的嚇到了

禾馨民權健康管理診所院長林相宏分享,最近一名20歲女子做腸胃鏡檢查,「大腸鏡一檢查,我真的嚇到了,裡面大腸有超過20顆以上的息肉,而且每一顆都是又大又扁平,很難切除,全部都是一種有強烈癌化風險的鋸齒狀息肉。」

2024-12-24 06:22
大腸癌患者年齡層下降!醫師曝6大原因

大腸癌患者年齡層下降!醫師曝6大原因

大腸癌有10多年是發生人數第一位的癌症,近年來患者的年齡層也出現逐漸下降的趨勢。對此,腎臟科醫師王介立引用國外的文章,分析出現這種情況的6大原因,指稱這是多因素交織的結果。

2024-12-17 22:19
大腸癌3期還轉移!工程師認「愛吃2種肉」 醫嘆:脫不了關係

大腸癌3期還轉移!工程師認「愛吃2種肉」 醫嘆:脫不了關係

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醫師曾收治一名罹患大腸癌第3期、術後又併發肝臟轉移的35歲工程師,對方無奈透露,罹癌可能與他「愛吃肉」有關。醫師指出,國際癌症研究總署已將加工肉品,如培根、香腸、熱狗等列為一級致癌物,而未加工紅肉,如牛、豬、羊肉等列為2A級可能致癌物,對人類很可能有致癌性,警告每週紅肉攝取總量勿超過500克。

2024-12-14 20:18
醫警告:你這樣一直吃癌就來了!「6飲食習慣」被點名

醫警告:你這樣一直吃癌就來了!「6飲食習慣」被點名

「你這樣一直吃,癌就來了!」重症醫師黃軒示警。他表示,長期不良的飲食習慣,才是一個人高風險罹癌的關鍵。並點名吃太多加工食品、太多紅肉、太多甜食、喝太多酒,以及進食不規律或吃太飽,纖維攝取不足等飲食習慣,都可能提高罹癌風險,而國人卻不自知。

2024-12-13 21:41
年輕OL頭暈3年、經血量少!就醫後拖3個月「確診大腸癌」

年輕OL頭暈3年、經血量少!就醫後拖3個月「確診大腸癌」

身體若有不舒服,務必及早檢查,以免延誤病情!一名在金融業上班的OL平時有頭暈、身體不適的情況,生理期的血量有時還相當少,令她一度以為自己是缺鐵性貧血,還買鐵劑來補充,沒想到就醫檢查以後,才知道竟是罹患大腸癌,所幸最終經過治療,總算恢復健康。

2024-12-11 23:22
回到最上面

OSZAR »